无人机+量子通信,它们两个会产生什么“化学反应”呢?
无人机、量子通讯,都是当下热门的科技标签,但它们两个走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化学反映”呢?
据报道,来自南京大学的中科院院士祝世宁团队,使用2架无人机空中编组,通过光学中继,在两个相距1000米的地面站之间,实现了纠缠光子分发。
此举验证了多节点移动量子组网的可行性,标志着量子网络向适用化迈出要害一步。
相关研究结果已揭晓在国际着名学术期刊《物理谈论快报》上。
在去年,祝世宁院士团队层首次使用单一无人机乐成举行量子通讯,而从单节点量子链路生长到移动量子网络,中继节点是必不行少的,无人机也不能只有一架。
不外,一样平常无人机的载荷只有几千克,必须把庞大细密的光学仪器轻量化,才气搭载于无人机,而且还要让两架无人机在空中实现单光子高精度跟瞄吸收和重新发射,“难度犹如弹无虚发。”
最终,团队经由多次试验,证实光学中继可以高度保持光子对的纠缠特征,是一个有用的量子链路。
未来,可以使用高空巡航无人机建设距离300公里以上的量子链路,再由低成本的小型无人机卖力都会和农村的小规模量子通讯,使用无人机编组的天真性搭建移动量子网络。
泉源:快科技